日期:2025-08-12 21:31:42 标签:
《南京照相馆》自上映以来,票房屡创新高,同时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正当大家热议不断之际,另一部同样聚焦抗日题材的影片《东极岛》悄然登场,似乎意图与《南京照相馆》争夺观众目光。
尽管两部作品都以相同的历史背景为依托,揭露了侵略者的残酷行径,但它们如今所获得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那么,《东极岛》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它与《南京照相馆》之间又存在哪些差异呢?
与《南京照相馆》的对比
虽然两部作品都围绕二战时期中国的历史展开,但它们的侧重点截然不同,所传达的主题也各具特色。
《南京照相馆》通过刘昊然饰演的角色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逃亡经历,以及他偶然间用相机记录下日军罪行的过程,深刻揭示了那段惨痛的历史。
这部电影首先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其次则展现了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坚韧与勇气。
而《东极岛》则更侧重于讲述中国渔民在营救英国战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突出了人性中的光辉。
但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照相馆》的故事内容更为丰富。
它不仅依靠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还通过多个小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日军所犯下的罪行,而非仅仅依赖于血腥暴力的呈现。
影片还将镜头对准了施暴者,让观众能够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侵略者的丑陋本质。
相较之下,《东极岛》在叙事方式和剧情编排上略显逊色。
《东极岛》的缺点
在《东极岛》的评论区,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看完《东极岛》,才明白《里斯本丸沉没》的分量。”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关于东极岛渔民营救英国战俘事件的纪录片。
这部作品不仅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还采访了幸存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果说《东极岛》最明显的缺陷,那便是它在展现集体力量方面有所欠缺。
影片将大量篇幅用于描述吴磊等主角在是否营救战俘问题上的内心挣扎,而忽略了对群体精神的刻画。
在《东极岛》中,主角仿佛是天降英雄,成为营救行动的发起者,而英国战俘则始终处于被动等待救援的状态。然而,真实历史中的战俘并非如此无助。
他们发现自己被囚禁后,果断凿开被日军封锁的舱门,在敌人枪林弹雨的攻击下依然奋力抗争。
即便在船只沉没的最后一刻,他们仍高声歌唱:“漫漫长路至蒂珀雷里,我的心却已飞向那里”。
另一方面,历史上渔民们的营救行为是自发组织的,源于他们内心的善良与正义感。
但在《东极岛》中,渔民们却普遍反对营救,只有主角们具备这种无私的品质。
甚至吴磊与朱一龙所饰演的角色被设定为海盗后裔,独自生活在岛上,长期被渔民排斥,使得渔民群体显得冷漠而盲从,仿佛一群被操控的“木偶”。
除了剧情和集体精神的塑造外,影片中的人物服饰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虽然《东极岛》中的演员皮肤黝黑,看起来像是真实的渔民,但他们的穿着却过于“暴露”。
男性角色大多赤裸上身,仅穿一条短裤,衣衫褴褛,还时常抽烟饮酒;女性角色则穿着露背肚兜,这种装扮与历史上近现代渔民的真实服饰大相径庭。
现实中渔民应穿着左开襟布衫和粗布长裤,不会暴露过多肌肤。
有失就有得
尽管《东极岛》存在诸多不足,但它作为一部影视作品,仍然拥有自己的观众群体。
有人更青睐《南京照相馆》的厚重与深意,也有人被《东极岛》所吸引。
《南京照相馆》虽然意义深远,但整体氛围沉重,观看后容易让人陷入沉思。
而《东极岛》则不同,它借助演员的影响力,展现了普通渔民面对日军强大火力时所爆发的惊人力量,给予观众以希望与鼓舞。
在制作方面,剧组投入了大量精力。
影片中的水下镜头均为实景拍摄,演员们甚至接受了长时间的水下训练,每天潜水时间长达16小时。
花絮中曾曝光朱一龙和吴磊练习潜水的画面,为了提升水下耐力,他们甚至在水下玩起了猜拳,只为全力以赴完成拍摄。
此外,《东极岛》在后期特效方面也值得称道。
剧组斥资购置专业水下设备,并按照真实比例还原了船只模型。
为了提升拍摄效果,团队还咨询了好莱坞的拍摄专家,但发现这种拍摄方式连他们也未曾尝试过,最终只能依靠自己摸索。
在巨浪逃生的高潮戏份中,剧组动用了十台发动机模拟海浪翻腾的效果,演员杨皓宇亲身体验,才将这场戏拍得真实震撼。
他在采访中甚至调侃:“淹死就淹死吧。”
可见整个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连倪妮等一线演员也为呈现最佳效果不惜付出身体代价。
可惜的是,影片在剧情层面略显不足,未能充分展现中国渔民的善良与抗争精神。
其实不仅是抗战时期,如今的渔民在面对外部挑衅时,也始终展现出坚定的立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精神值得被铭记与颂扬。
总体来看,《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各有亮点,背后都凝聚着创作团队的辛勤努力。
希望在这些优秀电影人的推动下,中国电影能够不断进步,走向更高的艺术高峰。